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突破长江防线,向全国进军。南京国民政府。全中国的统治宣告终结。 国民政府经广州、重庆、成都直至于12月7日迁往台北。解放初期,盘踞台湾的国民党政府提出“反攻大陆”的口号,对东南沿海实行封锁,并派遣空军对上海及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轰炸或突袭、炮轰福建沿海岛屿。
新中国成立初期,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运动、土地改革并称三大运动。
1950年6月至1953年7月,中国派出志愿军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0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在板门店签字。朝鲜停战后,中国人民志愿军又帮助朝鲜人民为战后的恢复和建设作了大量的工作。1958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全部撤离朝鲜,返回祖国。
1950年12月至1951年10月,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清查和镇压反革命分子的政治运动。
1950年冬至1953年,全国土地改革一般经历了发动群众、划分阶级、没收和分配地主土地财产,复查总结和动员生产等步骤。 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中国大陆普遍实行了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两千多年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1953年1月1日,《人民日报》 发表题为 《迎接1953年的伟大任务》的社论,指出: “1953年将是我国进入大规模建设的第一年”,将 “开始执行。国家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是指我国从1953年到1957年发展国民经济的计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1951年12月至到1956年底,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又叫农业合作化运动,经历了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三阶段后基本完成。
1953年11月至1956年底,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合作化的形式和逐步过渡的步骤,从手工业生产合作小组、手工业供销合作社,再发展为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1954年至1956年底,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采取了“和平赎买”的政策。1956年初,国家对资本主义私股的赎买改行“定息制度”,资本主义工商业实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1966年9月,定息年限期满,公私合营企业最后转变为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
1957年4月27日,中共中央公布 《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在整风过程中,极少数资产阶级右派分子乘机鼓吹所谓“大鸣大放”,向党和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放肆地发动进攻。6月8日后,全国陆续开展了大规模的心右派斗争,反右斗争被严重地扩大化了,一些知识分子,爱国人士和党内干区被错划为“右派分子”,造成了不幸的后果。1958年夏,反右派斗争基本线束。从1959年到1964年,党先后给大约30余万被错划为“右派分子”的人摘划了帽子。1978年,党中央决定对尚未摘帽的错划为“右派分子”的同志全部摘帽,彻底平反。1981年底,这项工作基本完成。
1958年起,“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并称为“三面红旗”。
1958年5月5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正式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1958年至1960年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大跃进”运动,提出“超英赶美”的奋斗目标,全民大炼钢铁,农业战线连续放出亩产万斤粮的“卫星”等。
1958年8月,全国迅速形成了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热潮,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组成人民公社,讲究“一大二公”,无论干不干、干多干少都可以在公社食堂里“吃饭不要钱”,刮起了“一平二调三收款”的“共产风”,出现了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情况。1958年11月,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开始逐步纠正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错误。1961年,进一步明确了在现阶段人民公社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制度。
1959至1961年,中国大陆发生“三年大饥荒”,经历“三年困难”的时期。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年代里,国家大部分的生产资料遭受毁灭性的破坏,树木砍伐,农田荒芜。 后来,局部地区发生蝗虫等自然灾害,导致1959年中国粮食产量较1958年下降15%,而1960年产量又在此基础上再下降15%,中国大陆地区的粮食,棉花产量跌落到相当1951年的水平。直到大跃进结束之后的1962年,粮食产量才开始回升。
1960年12月至1961年1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先后召开了中央工作会议和八届九中全会,决定从1961年开始,对国民经济实行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这表明 “大跃进” 运动实际上已被停止。 随后,在全党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中共中央又先后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条例和规定,这是我国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十年中的重要转变。 全国进行了国民经济的调整,较为顺利地渡过了三年困难时期。
1965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派部队援越抗美。
汕头港引航公众号